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数据说

东莞市把握主线 “五个聚焦”奋力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 时间:2024-04-26 15:21
  • 资料来源: 本网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东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大力倡导“来了就是东莞人”的工作理念,以“五个聚焦”为抓手,深入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一、聚焦顶层设计,构建互嵌式发展工作格局上有新突破

  一是高位引领谋划部署。坚持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推进民族工作,先后出台《东莞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行动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一并融入政策文件中进行部署落实。二是强化统筹健全机制。健全完善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民族宗教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城市民族工作运行分析研判机制,强化成员单位间的对接联动,加强对民族领域各项工作研究谋划和协调解决。三是压紧压实基层责任。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制度,把民族工作嵌入社区、列入基层网格人员工作职责,着力构建自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民族工作责任网络。

  二、聚焦宣传教育,营造互嵌式发展氛围上有新提升

  一是不断深化学习培训。以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国民教育等领域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列入干部培训云课堂、网络学院每年必修课程。组织全市民族工作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开展6次民族宗教政策理论及业务培训,累计培训1200人次。二是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持续擦亮本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活动品牌,重点举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雕塑艺术展观展、“民族常识知多D”网络有奖竞答等活动,全市共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类线下活动、教育培训、宣讲会等240多场次,累计参与人数达34.6万人次,吸引近13万人次参与网络有奖竞答,全方位多领域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推动宣传阵地全覆盖。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相结合,建成3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

  三、聚焦乐业东莞,推进互嵌式就业上有新路径

  一是推动建立双向管理对接机制。加强与少数民族输出地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联络协调,与四川凉山州、广西崇左市、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签订对接交流协作协议,畅通两地服务渠道,有效实现“双向管理”。二是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渠道。持续加强就业帮扶、劳务协作、校企合作,依托“就莞用”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跟踪服务,建立“人社+人力+企业”的长效交流机制,建立粤黔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支持铜仁各级人社部门在莞建立17个劳务协作工作站,重点吸纳铜仁籍脱贫劳动力就业。举办“铜往东莞 就在云聘”“东西部协作线下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直播带岗”“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实施“东莞有爱 接你上班”“人社相伴 迎您回莞”等活动,“点对点”助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帮助超2000名铜仁籍务工人员安全返岗,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稳在东莞。三是加强少数民族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依托“项目制”技能培训方式,积极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点对点”培训对接工作,打造“莞铜夜校”、开展精品特色培训课程,举办“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相关项目工种技能培训班共1450期,共培训8.3万在莞务工人员,共培训8012名少数民族在莞务工人员。去年12月,东莞市“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获评全国首批“三项计划”试点示范项目。

  四、聚焦深度交融,营造互嵌式社会环境有新举措

  一是持续优化服务管理水平。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民族工作+网格化”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民族类审批事项100%网上即办。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建设打造24个为各族群众服务的“石榴籽工作驿站”,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植同心林”等多样化的基层群众性交流活动,打造东莞各族青少年“红石榴”夏(冬)令营活动品牌,赴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展“三项计划”对接交流活动暨“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举办“援疆情·感恩心”文化交流活动,举办“2023年东莞万人游唐王城”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拓展各民族往来渠道,推进省内外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交流。三是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针对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成员的歧视性做法,进一步强化针对特定少数民族的拒住、拒租、拒招等情况排查,及时妥善处理民族领域相关投诉举报线索。

  五、聚焦民生福祉,夯实互嵌式发展经济基础上有新作为

  一是扎实推进援建项目建设,抓好产业帮扶。推进大柏树提质扩容工程建设等共 9 个援藏项目陆续完工验收并移交使用;引进广东彩诗集团1万台喷水织机项目,推动广东能源45团40万千瓦时发电项目并网发电、35万千瓦时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东部企业到铜仁投资发展,新增引导78家企业投产落地,实际到位投资41.3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6个,新增50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实际投资24.8亿元。引导289家企业到韶关、揭阳投资帮扶,建设乡村振兴车间109家;创办强镇富村集体公司79家,实现营业总收入13980万元。二是助力团镇结对交流,巩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持续推进东莞市各镇(街道)与民族地区乡镇结对交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莞城、虎门等19个镇街为新疆结对团场捐赠资金800多万元;石龙、塘厦等9个镇街为巴宜区结对团场落实705万元帮扶资金。大力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帮万村”工作,发动154个村(社区)、142个社会组织和企业结对铜仁312个村(社区),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算捐款共计7806.8万元;组织296个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结对韶关、揭阳市100个村(社区)自筹帮扶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达6724.5万元。三是持续增进民生支援,深化帮扶协作。组织开展专家巡诊、“义诊”“送医送药送健康”“光明行动”等医疗下基层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600余人。投入资金3000万元,支持三师总医院医疗能力提升改造和49团传染病医院配套建设;增派40名援疆老师和41名支教大学生支持三师一中、二中等9所学校;向韶关揭阳派出支教教师347人,接收来莞跟岗教师892人,培训名优教师8281人。

  (供稿:中共东莞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编辑:民族工作二处·曹远鸿)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