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示公告

广东探索创建民族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 时间:2022-12-26 15:21
  • 资料来源: 本网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广东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贴民族地区生态、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按照“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统一布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科学配置生产要素,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强化科技赋能,创新“校地合作”“院地合作”机制,加快研发成果转化。乳源瑶族自治县瑶药产业园支持和推动本土企业建设瑶药研发实验室,搭建平台与十多家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签订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先后建立了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产学研基地、战略合作单位、药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已合作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6项,获得专利30个,科技成果转化1项。二是制定《关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抓好农业产业园土地空间布局规划,通过复垦攻坚、土地流转,累计盘活2万多亩农村土地,保障农村发展用地需求。三是充分发挥入驻民族地区企业减免30%至40%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双创”孵化基地,吸引企业和人才,奠定发展基石。据统计,入驻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园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50家,其中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14家,撬动社会资本流入产业园。

  二、融入生态文化特色,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一是贯彻“产业+生态”发展理念。通过将绿色理念贯穿全产业链,打造了民族地区绿色、健康、有机的鲜明形象。乳源瑶族自治县蔬菜产业园按照“一核一带三区六基地”总体规划布局,全面推进生态种植,生产优质蔬菜,打造乳源高山蔬菜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荣誉。其他产业园基本实现“两品一标”农产品全覆盖,“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正在开展中。二是发掘“产业+文化”价值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挖掘本土文化,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产业园传承和发展瑶族特色民俗以及梯田农耕文化,创造出“林下植茶树、梯田栽水稻、稻下育鱼苗”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并建设多个民俗农耕文化体验基地,让产业得以铸魂,让文化得以延续。2019年连南第六届稻田鱼文化节期间接待游客2.23万人次,直接消费额近600万元,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大乐园。三是打造“产业+旅游”特色经济链条。编制《清远市“三连一阳”地区旅游产业规划(2021-2035年)》以及《岭南民族特色文旅廊道概念规划》,全链条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加强各民族间更深层次的交往交流交融,创新性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致力打造全县域旅游,先后打造金子山4A级景区、壮瑶山城、蒙峒古村等5个3A级景区以及2条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实现农村“变”景区、产区“变”乐园的华丽转型。乳源瑶族自治县立足于“山、水、林、瑶、禅、谷”等特色资源,推动形成“禅宗农旅、红色田园、瑶客共生、十里桂香、一路茶香”等9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在扩建原有蔬菜、瓜果等产业基础上,新增食用菌、生态渔业、中草药等项目,提升周边文旅设施,打造连片农旅观光路线,为吸引“回头客”奠定基础。

  三、建立互利共赢机制,扩大农民创收致富平台。一是探索“+农民”入股分红模式。各产业园根据主导产业特色,建立“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基地+农户”等机制,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实现产业融合增值收益更好惠及农民。据统计,乳源瑶族自治县蔬菜产业园、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产业园、连南瑶族自治县稻鱼茶产业园2021年累计联农带农分别是3095户、8600户、10092户,同期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分别高18.2%、17.1%、20.94%。二是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及深化“订单农业+合同价收购+二次分红”利益联结模式,构建“大园区+小庭园”“大产业+小业主”等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丝苗米产业园贫困户通过帮扶资金入股,每年获得入股资金的10%分红外,企业还统一提供种子、肥料、生物农药及技术服务,收成时企业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既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又实现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三是以品牌为导向加快加大与大湾区的利益联结。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打造农业“金字招牌”将民族地区农产品推向大湾区。其中,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12个,推动了优质农产品风行大湾区,融入大湾区。

  (供稿、编辑:民族工作一处·赵旭晖)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