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下帅壮族瑶族乡高质量发展,打造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该乡获得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首批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等荣誉。
一、抓住民族特色产业关键点,携手各族群众共奔致富大道。一是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下帅民族乡发展麻竹笋和单丛茶产业,统筹“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资金100万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流转林地1765亩设立麻竹笋种植示范基地,实施单丛茶扩种项目,落实扩种奖补措施,累计吸引单丛茶公司4家、动员农户50多户申请种植单丛茶,申请种植面积近1000亩。推动东南版块区(市)落实帮扶资金285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建设茶场等形式壮大帮扶村单丛茶产业。目前,下帅乡单丛茶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年产鲜茶超2万斤、产值超28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300多人。指导下帅单丛茶、鹰嘴桃等申请绿色认证和申报“粤字号”农产品,将兴帅公司认定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把仙山茶叶加工厂列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对象,进一步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信心和底气。二是探索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产业发展“一盘棋”、经济发展“齐步走”思路,创立由5个村委会共同持股的联办企业——怀集县兴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统筹统管全乡现有产业,在推进农业种植与农产品贸易方面持续发力,带动水果、蜂蜜、茶叶等土特产远销各地,带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2023年,5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达15万元以上,提前完成省定任务目标。三是加快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投入建设资金3000万元,将牛仙谷景区升级改造为集观光游览、户外拓展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旅游示范漂流度假基地。持续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增164亩用地指标满足文旅项目建设需求,完善“一河两岸”景观带,旅游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大力发展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挖掘民族传统节庆文旅价值,举办“三族闹元宵”“牛王诞”等民族文化旅游节,红霞湾牛仙谷景区获评国家3A景区,“壮乡瑶寨”入选肇庆“农十景”,三年来累计接待游客逾21万人次。
二、找准特色风貌提升发力点,全力促进宜居环境形象提升。实施民族特色风貌提升工程,立足壮族瑶族特色,坚持用美学思维加强民族特色开发保护,将壮族瑶族标志性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和关键节点,着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风貌街区、美丽宜居乡村。目前,总投资近2300万元的下帅乡民族特色建筑风貌提升(圩镇)项目改造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建设;东南板块区(市)共计划投入帮扶资金近1500万元,推动各行政村民族特色美丽乡村建设,5个行政村民族特色美丽乡村项目进度均达70%以上,民族特色辨识度与整体氛围持续提升。推进绿美下帅生态建设,重点对文旅景点、交通要道等实施桉树林改造,完成林分改造近450亩,提升森林绿化质量;建设民族团结同心林公园,发动社会力量捐资30万元支持绿美下帅建设,维护下帅古树公园,推动东西村相思林与古树公园的相互联通,形成森林旅游示范带。
三、把握团结进步创建着力点,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一是推动民族文化展馆升级改造。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1万元,实施民族文化展馆升级改造工程,展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佳话,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建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队伍,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活动,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浸润各族群众心灵。三是着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300余万元,通过“政府搭台、公益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聘请一批文化传承导师,开展春牛舞等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培训,持续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推动非遗舞蹈与旅游业、节庆演艺相结合,深度挖掘非遗民俗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生动局面。截至当前已累计培训7000多人次,举办“牛王诞”等大型民族文化活动20余次。
(供稿:肇庆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