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针,加强非遗的挖掘研究、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宣传推广,采取“乡村振兴车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激活乡村资源,工作成效显著。目前,舞火狮、舞青草狮等狮舞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参考样板。
一、“领航”产业振兴,头雁赋能非遗新活力。非遗文化产业在连山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巨大开发潜力,为了让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非遗产业所在党支部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狮舞文化产业发展,始终将“乡村振兴大舞台”推进田间地头、到产业前沿、上项目一线。积极发挥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带头领跑狮舞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支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由村党总支部牵头,把传统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结合,发展狮舞文化产业,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扩大发展规模的同时,鼓励合作社和家庭农户,吸引带动更多村参与,并逐步完善纵深产业链条,推动形成“头雁领航致富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盘活”可见资源,激发持续发展新动力。连山盘活旧莲塘小学这块闲置土地资源,改造为总建筑面积2147平方米的狮舞文化产业生产基地,设手扎工艺、彩绘、缝纫等车间,有力解决生产用地不足问题。同时进一步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突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传帮带”作用,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帮扶项目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等各类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发挥其在人才、资金、技术及市场等方面优势,成功吸引了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醒狮赵家狮的第五代传人和“醒狮扎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股。2022年先后成立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竹之星民间工艺专业合作社、清远玖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莲塘彩扎项目落实,建立乡村振兴就业工坊,逐步形成狮舞文化产业基础,让非遗“老手艺”变成致富“新动力”。规划开设狮舞文化展厅,集中展示狮舞文化起源、狮舞器材、文创产品等,据统计,狮舞文化文创产品种类总计216种,较为畅销的产品有20余种,如小狮头、醒狮积木、狮舞挂件等。目前,狮舞文创产品年均销售额约300余万元,在2023年12月的广州花市3日销售高峰超过40万元。
三、“激活”人才要素,推行“家门口”就业新模式。连山锚定“以才育才”关键点,发挥好以“老带新”的育才模式,构建起“师带徒”“徒变师”人才培养梯队,组织党员干部先后多次到清远、汕尾、广州等地参加交流学习、洽谈合作项目,积极开展与高校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醒狮文化进校园,创新壮大醒狮文化产业,积极申报研学基地建设。同时采取“乡村振兴车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彩扎技艺人在车间授课,免费对有兴趣从事彩扎、彩绘、缝纫等加工的村民进行岗位培训,确保生手村民一步步成为熟手,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自2022年5月文化产业落地以来,提供200余个就业机会。村民每天可收入80元,有的村民可达到月收入4000多元,产业效益初见成效。
四、“创新”工艺制作,开拓市场勇探致富路。连山狮舞文化内容丰富,除在全国各地参加表演外,还把狮舞表演带到了海外,其中莲塘舞狮荣获“岭南狮王”等多项荣誉,在输出文化的同时,也将产业项目做到了海外。舞狮的制作需经扎、扑、画、装等步骤,融合了绑扎、糊工、着色、图案、装饰等多种工艺,这对手艺人的经验积累及工艺基础提出较高要求。连山莲塘狮头制作根据市场趋势不断改良升级,融合了当地炸火狮狮头制作技术与广州醒狮狮头制作技艺,师傅们在教学中将各道工序分解,教授村民各自分工制作然后再相互关联,流程清晰,让村民学得更快更熟练。如采用透气的改良网布,使得狮头舞动时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舞狮者也可以有更好的视听体验,让舞狮表演更加活灵活现。随着疫情时代的过去,改良类产品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地区,2023年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接机的两只狮子,就产自连山莲塘村。连山统筹布局狮舞文化产业,有序增设生产车间,2023年生产销售狮头7000套,销售收入达1100万元,走出一条乡村致富新路径。
(供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统战部;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