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蓝田瑶族乡打造百香果全产业链条助力民族地区同发展共富裕

  • 时间:2024-02-02 11:47
  • 资料来源: 本网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近年来,惠州市蓝田瑶族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抢抓“十四五”时期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百香果特色产业,探索科技助农、联农带农新路径,从大山里走出一条瑶乡的致富路。

  一、加强协调保障,链接各方优势资源。蓝田瑶族乡高度重视百香果产业,多次召开动员部署会、现场推进会及专班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百香果特色产业发展各项措施,积极探索“政校企村”四方共建新模式。上东村与专业种植企业合作成立龙门县瑶佳丰农业有限公司,一方负责土地流转和资金入股,另一方负责产业运营和种植技术指导,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提供脱毒种苗组培技术、防病虫害技术支撑,形成了“政府主导、产业运营、科研创新、全村参与”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百香果基地有露天种植区300余亩,高标育苗大棚100余亩,惠农加工车间和“瑶乡好礼”直播间等多个功能区。

  二、提升科技赋能,打造民族特色品牌。蓝田瑶族乡聚焦种苗科研攻关,以种业振兴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百香果产业延链提质。一是激活种子“芯动力”。引进智能组培育苗项目,与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打造首个“乡村实验室”,共同研发脱毒组培技术,成功培育黄金百香果1号脱毒种苗,每年可育苗13万株以上。通过种苗脱毒,有效防治病毒病,使百香果种性得到恢复、抗性增强,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更多好的种子得以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二是挑稳科技“金扁担”。基地引入3名在职高级农技师和7名惠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返乡就业,从事种苗研发和培育工作,为基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在种植技术方面,基地已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专家团队,长期合作博士、百香果技术专家等专业人才10余人,掌握百香果组培技术的知识产权及研发新品种组培苗技术,并与全国各地培育基地开展交流合作,学习优秀经验。三是擦亮农业“精品牌”。依托蓝田瑶族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造“瑶香田缘”特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把优品黄金百香果作为头号“蓝田手信”,与瑶家大米、蓝瑶仙芝、瑶香米饼等一批民族风味农产品出村进城。

  三、强化联农效益,党建引领致富共同体。一是联合带动农户种植。持续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以“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通过村组示范引领、群众主动参与,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致富动能。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意愿,基地与农户进行合作种植,免费提供种苗(驯化苗、试管扩繁苗)和种植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并按要求管控种植质量,收获季节基地保价回收,保障农户收益。目前,上东村百香果主要种植台农1号和钦蜜9号两个百香果品种,已发动农户种植100余亩,带动种植户每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收益分红从2022年的4.5万元,突破至2023年的15万元。二是促进就近就业创业。基地提供种苗、插苗、混肥、种苗收割人员及临时管工等工作岗位,解决村民就业40人,人均月均收入3000至5000元。三是辐射周边产业发展。百香果产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绿色立体农业科研、蚯蚓循环农业科研、水稻种植数字化等项目引进,共申请专利4项;瑶东茶叶种植合作社、蓝瑶仙芝品牌产业、瑶小妹生态农产品合作社等一大批特色经济实体纷纷创立兴起,为蓝田瑶族乡种植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供稿:惠州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