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 地方动态

广州市民宗局指导畲族村创建“民族特色村寨”走上“绿色”发展致富快车道

  • 时间:2016-05-25 11:37
  • 资料来源: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11年以来,广州市民宗局抓住国家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契机,大力推动该村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旅游,建成“畲族民俗馆”等一批文化景观,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10万元攀升到2015年的30万元,增长200%;人均年收入由不足5千元增至1万多元,增长1倍以上,提前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达到当地农村中等发展水平,并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一、抓住发展机遇,制定总体规划蓝图
    机遇是发展的关键。2011年,国家民委和财政部联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是推动畲族村发展的难得机遇。市民宗局借此指导增城区编制了《增城畲族村寨保护与旅游开发发展规划》,描绘发展蓝图。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坚持走“畲族特色村寨保护与旅游开发”路子,推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二是明确发展目标。以村民实现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发展成果的根本标准。三是明确发展重点。以恢复、传承畲族民俗文化和调整村集体经济结构为“基点”,挖局资源,激发潜能,夯实发展基础。
    二、转变发展观念,增强脱贫致富信心
    观念是推动“脱贫致富”的先导。广州市民宗局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抓村“两委”思想建设。指导村“两委”定期开展政治、政策学习,并组织赴云南、广西等地考察,借鉴外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功经验,促进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道路。二抓村组织建设。成立了畲族村“创建开发”领导小组,并建立村民议事制度,坚持一事一议,发扬民主,调动积极性。三抓村民思想转变。通过逐户宣传发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促使村民思想逐步从温饱自足、封闭守旧走向开拓进取、开放发展,脱贫致富信心倍增。
    三、落实发展项目,确保扶贫精准到位
    项目落地、措施到位是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近5年共推动畲族村落实了13个帮扶项目。一是落实民族特色资源发展项目。2012年,在畲族村建成全省第一个村级“畲族民俗馆”并实施对外开放;2013年对畲族村祠堂及广场进行了危破房整饰改造,恢复了畲族宗祠原貌;2015年按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标准开展畲族特色民居整饰项目。二是落实村基础设施项目。2011年至今,共实施了太阳能路灯、二次改水、公共卫生间、垃圾池、全民健身小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三是落实村集体经济项目。将原有的100亩枇杷园扩建成150亩;争取林业部门支持,通过将林业改种经济作物的方式,新建了100亩杨梅种植基地,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增长点。四是落实特色旅游项目。联系旅游公司,推动开发“畲族村民族文化游”、“畲寨沟一日游”初见成效,节假日到畲族村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村民增加收入。
    四、筹措发展资金,提供必要经费支撑
    资金是推动发展的必要条件。2011年以来,广州市民宗局多方筹措资金1350多万元,为推动畲族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一是争取国家和省部门支持。国家民委、省民宗委连续4年共投入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专项资金270万元;二是加强市、区、镇财政资金投入。为打好畲族村“双到”扶贫攻坚战及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统筹市、区、镇三级“双到”扶贫、专项创建、农林水建设等多方财政资金850多万元投入畲族村各项建设中;三是发动社会力量捐助。积极发动我市少数民族企业和各宗教的支持,先后筹集各界社会捐款共计230万专项投入畲族村各项建设。

(供稿:广州市民宗局  编辑:省民宗委 黄雯婷)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