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56个民族齐全,全市常住人口约1890多万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超2400万人。在穗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14.3万,其中户籍人口17.4万,流动人口96.9万,是少数民族人口流入较多、较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广州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断深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断取得新成效,组队、组团参加全国、全省各类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屡夺佳绩,开展群体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宣传推广深入人心,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取得优异成绩
广州市分别承办了第一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8年10月、2022年8月分别组团参加广东省第六届、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奖牌总数第一、金牌总数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绩。2019年10月、2024年11月分别组队参加第十一、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奖牌总数均占广东省代表团奖牌总数一半以上,特别是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由广州市负责组队参赛的技巧类表演项目“同心共‘竹’中国梦”在网络迅速走红并引起轰动,全网阅读、点赞、评论、转发总量超过3亿,新华社等各大主流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国家民委等单位纷纷转载及大篇幅专题点评,国内外网络评论区赞声一片,达到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充分发挥社区融合功能,紧扣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积极打造岭南文化中心,引领“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建设,以传统醒狮文化、龙舟文化、书法文化、刺绣文化为纽带,在全市2800多个社区(村)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课堂、文化交流、竞赛活动等,吸纳各族群众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化交流、节庆活动等开展互动交流,不断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接纳、相互欣赏、相互分享,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让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多方位发力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深化青少年在民族体育文化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对口协作机制,与新疆疏附、西藏波密、贵州毕节和黔南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签订共建协议,在受援地开展青少年龙狮、足球等体育项目培训,暑假期间常态化开展各地青少年夏令营活动。连续开展了十七届广州特殊儿童运动会,帮助特殊儿童增强自信、挖掘潜能,保障特殊儿童群体健康快乐成长。举办“童MEET秀”广州融合模特大赛,融合民族服饰、非遗技艺与时尚潮流,有效营造“籽籽相伴团聚羊城一家亲”的社会氛围。
四、举办民族体育花会活动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发展
在越秀区北京路、荔湾区陈家祠举行广州市少数民族体育花会,集中展示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射弩、押加、摔跤、蹴球、珍珠球、花炮、毽球、民族武术等独具特色的广州市金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市民们耳目一新,吸引超2万名各族群众和外国友人、旅行团等亲身体验,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供稿: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辑:民族工作二处·曹远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