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抓手,聚焦“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一、农文旅体康融合“加速跑”,激发乡村产业新活力。连山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民族特色文化优势,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擦亮“一镇一节”品牌,成功举办四月八“牛王诞”暨露营音乐节、首届“瑶妃诞”等节日活动,小三江镇“三月三”壮族歌墟节入选省级、国家级“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相约周末·文化夜市”初显成效,为连山“夜经济”和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举办越野赛、登山赛、龙狮比赛等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体育赛事+旅游”融合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体育项目持续擦亮“中国森林氧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品牌,为乡村生态旅游增添了新亮点。2024年“七月香”壮家戏水暨非遗民俗文化系列活动期间,吸引27.21万人次参与活动,拉动旅游消费1.39亿元,有力促进了乡村经济增长。
二、“旅游+”新业态“破土而出”,点亮乡村发展新引擎。连山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一批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文旅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瑶风采等6家县级非遗工坊,4家已被列为市级非遗工作站,非遗研学旅游、非遗文创产品等已成为带动乡村经济的新业态。壮瑶风采非遗工作站设计研发的壮锦草药香囊制作研学体验课程,已经在全国86座城市与当地博物馆被推广开展研学活动,吸收318户加入壮锦技艺队伍,带动9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学员每年增收5万多元,“壮族织锦非遗研学旅游”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2024年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该工作站还深挖市级非遗项目“山苍子药枕制作技艺”,开发健康枕品、民族手工艺系列产品,已成为连山独特的非遗特色文创品牌,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带动58户农户就业创收。2024年,永和镇、沙坪村分别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岭南民族赏冰温泉之旅”入选“活力暖冬——广东冬季自驾精品线路之清远篇”, 该县共接待游客3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7.72%,旅游总收入3.24亿元,同比增长16.31%,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三、文化产业“赋能增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连山深入挖掘壮瑶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2024年,连山被列入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该县48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90.5%,县文化馆入选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丰富了乡村文化服务供给。文艺作品《畅游连山》等屡获各类奖项,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不断推进,新增6项非遗项目,目前该县共有非遗项目63项,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外业实地调查工作完成率100%,被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评为“工作进步奖”,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树立了良好榜样。
四、文旅体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提升乡村行业竞争力。连山制定《“连山壮瑶人家”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连山过山瑶刺绣制作技艺规范》《连山越野赛道标识规范》等有关规定,为文旅体产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发展指引。壮瑶风采非遗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当前该县共有A级景区7个,有效提升了连山在文化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为连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与全省一道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统战部;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