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惠州市民族宗教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 时间:2025-04-10 20:07
  • 资料来源: 本网原创稿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近日,惠州市民族宗教局组织全市民族宗教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云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要求全市民族宗教干部必须将其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融会贯通,立足惠州“岭东雄郡”的多元文化底色和民族散居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在守正创新中书写惠州民族工作的新篇章。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系统学习民族工作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中强调,“各民族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指出“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现有畲族、瑶族、壮族等54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30万,是典型的多民族散居地区。一是要学深悟透“大格局”。引导民族干部从“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民族工作,将“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要对标对表“找差距”。对照贵州“万企帮万村”、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等实践经验,梳理惠州在民族乡村产业培育、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三是要知行合一“强担当”。将民族工作纳入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民族工作格局。

  二、要聚焦重点工作,推动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总书记在贵州肇兴侗寨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大拆大建,要保留乡土味道,让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这一要求为惠州民族乡村发展提供了“金钥匙”。一是要以文塑旅,激活民族文化的“一池春水”。借鉴贵州“千户苗寨”开发模式擦亮“畲”“瑶”招牌,推动博罗、惠东的畲族村,龙门蓝田瑶族乡等打造“三月三”“舞火狗”等节庆IP,打造“跟着非遗游惠州”民族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二是要以产兴农,点燃特色产业的“燎原之火”。用好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蓝田瑶族乡结合少数民族廊道建设发展特色文旅、生态农业等富民产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在民族地区结出累累硕果。

  三、要深化文化认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总书记在云南和顺古镇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这一嘱托深刻揭示了文化认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基础性作用。惠州作为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必须发挥“文化熔炉”优势,让各族群众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一是要脚踏实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面向基层一线深入挖掘各行各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和典型事例,高标准做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选拔推荐工作。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活动,让“五个认同”浸润青少年心田。二是要持续升温加强城市民族服务管理。织密城市民族“均等优质”的服务保障网络,扎实推进“惠民速办”服务体系,提升为民服务效能。加强跨部门信息互通,做好流动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集中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三是要整合资源推进促“三交”平台建设。发挥“一中心多基地”港澳台侨综合服务中心优势,结合龙门瑶族文化、博罗惠东畲族文化、“西藏班”藏族文化、中海广场布依族文化等多民族文化资源,有序推进粤港澳台侨青少年多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培育建设工作,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惠州实践”。

  (供稿:惠州市民族宗教局,编辑:办公室·聂雪莲)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