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推动特色民族商品走向世界

  • 时间:2024-04-30 16:43
  • 资料来源: 本网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随着全球商贸活动的蓬勃发展,被誉为中国对外贸易“晴雨表”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于2024年4月15日至5月5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超2.9万家企业参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特色商品产业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借助广交会这一国际舞台扩大了民族品牌影响力,让中国特色民族商品走向世界,共享全球贸易发展红利。

  一、依托丰富地理标志资源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参加本次展会的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参展商约400多家,展销品类达2400多种。民族地区地理标志资源丰富,本次参展产品包括蜂蜜、干果、中药材、菌类、豆类、茶叶、肉类等地理标志类产品370多种,约占民族特色展销品的15%。各地展商对参展产品进行了全面品质提升和品牌包装,如新疆绿丹食品公司的“大漠枣哥”、内蒙古康汇公司的“枣花蜂蜜”、宁夏正九品公司的“枸杞原浆”等,受到海内外采购商的广泛欢迎。

  二、立足民族文化特色促进民族产业发展。不少民族地区参展商对传统工艺进行升级改造,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表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创造力,生动地诠释民族特色艺术与设计,展示出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上游进军的发展趋势。如西藏企业生产的牦牛骨质瓷器,将西藏传统唐卡绘画与陶瓷工艺全方位融合,形成高端骨瓷品牌“国宴”系列;来自内蒙古的羊绒企业,将羊绒织造工艺与时尚服饰潮流相结合,织造出的羊绒帽、围巾、手套等产品品质出众、款式新颖,成为展会的一道靓丽风景;广西的工艺品企业将传统藤编工艺与现代铁制品工艺巧妙结合,带来了大量美轮美奂的藤编工艺产品,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前来咨询采购。

  三、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民族先进制造业成功“出圈”。随着本届广交会规模和功能进一步扩容升级,广交会参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展览面积、展位数量等指标均超过往届水平,来自民族地区的头部企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也有所提升。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如宁夏大河机床、贵州圆能实业、广西地凯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加工机械、新能源家电、电子电器等产品,在展会上受到采购商的高度关注。

  (供稿:广州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