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实施“五个一”工程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自招收西藏民族学生以来,培育了9批合格毕业生返回西藏服务,于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一、打造一批品牌,画出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
打造“行走中的党课”“民族传统工艺进课堂”两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和“赓续红色血脉 五邑红色印记入校园”为主题的校本思政精品课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每年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汉族学生代表开展“研学行”特色实地研讨课程,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民族传统工艺进课堂,面向各民族学生开设了民间美术、版画、国画等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对民族手工艺和民族文化的兴趣,深化“浸润式”民族团结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民族团结融合。
二、构建一个宣传网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学校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构建起形势丰富、覆盖面广的宣传网络。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撰写一篇有关民族团结的文章、开好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学习一门其他民族的技艺、参加一次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通过舞蹈、音乐、美术设计、主题演讲等引导各民族学生特别是汉藏学生形成共同文化价值观。每年中秋、春节、藏族节日举办庆祝、联欢活动,与少数民族学生一起做少数民族美食、跳少数民族舞蹈,丰富校园生活。
三、建强一支教师队伍,深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专项—专职—兼职”三个维度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开足开齐开好《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讲好涉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讲座,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辅导员—班主任—内派教师”三级教育管理体系,通过进宿舍面对面、微信视频通话等方式每周与少数民族学生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宿舍关系,有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四、成立一个互助小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扎实推进混班混宿混餐工作,增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交往和融合,力求实现融情、融通、融心,促进民族大团结。有针对性地成立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帮扶互助小组,组织混合班级的优秀本地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互帮、在生活上互助。同时,选拔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班主任助理,参与学生工作管理,实现帮扶结对全覆盖,各民族相依相融。
五、建立一个资助体系,助力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实现梦想
学校落实各项奖助制度,设置三级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做到应助尽助,百分百全覆盖。开展校外人士与西藏学生结对,江门市机关领导干部、企业、社会公益团体积极帮扶和关心藏族学生,定期来校看望学生,了解其在校情况,定期给予生活补助,鼓励藏族学生勤奋学习,回报国家和社会,使来自西藏的学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怀,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供稿:江门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二处·曹远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