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五学融合”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时间:2022-03-22 09:33
  • 资料来源: 本网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是广州市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现有360名少数民族学员、70名港澳台及外籍学员。近年来,越秀区少年宫充分发挥校外素质教育阵地优势,积极挖掘和整理区内资源,通过“五学融合”,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各组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一是在党建活动中“学”,强化思想武装。越秀区少年宫党支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集体学习、个人学习、研讨交流和实地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到广州南粤先贤馆开展参观实践活动,邀请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专家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讲座等,加强了党支部思想武装,增强了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在红色教育中“学”,弘扬伟大精神。向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员推荐红色书单,并开展21天朗读打卡活动,学习英雄模范事迹。组织少先队员寻访区内红色史迹,开展研究学习,并撰写研学报告,《中国少年报》进行专题报道。与抖音平台合作,举行“红色研学vlog”大赛,利用微视频方式传播红色文化。邀请著名音乐家陈辉权以粤语童谣的方式,为红色立体研学活动谱写主题曲《英雄花开英雄城》。成立“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义务讲解。目前,共有小讲解员1200多人。2021年,讲解员曾秭宜入选由共青团中央遴选的全国15人宣讲团,成为全国首批“民族团结宣讲团”成员,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方面,为全市青少年作出表率。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学”,增强“五个认同”。按照教育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有重点地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教育。从不同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寓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之中,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近年来,少年宫开发了课堂教学+比赛竞技相结合的“我爱祖国海疆”为主题的科技课程,课堂教学+体验实践相结合的“飞向北京”为主题的科技课程,课堂教学+研学体验相结合的“红色基因代代传”为主题的美术课程,有效促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体课程教育的深入开展,不断深化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四是在文化活动中“学”,培育时代新人。与星海音乐厅共同打造“小云雀之夜”系列活动,在广东省最高规格的艺术殿堂演出哈尼族《栽秧调》、蒙古族《草原骑兵》等作品,展示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教学的有机融合,举办“书画结友·艺海同心——越秀区中小学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画作品比赛”等活动,展现了孩子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受益、乐学的美育成果。2017年至今,少年宫每年还邀请中国科协院老科学家进入区内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科普讲座,普及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少年宫为促进各族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搭建起多维度、多元化的新时代育人平台。

  五是在宣传阵地中“学”,形成浓厚氛围。建立少年宫、少先队“两号”(公众号、视频号),在联动范围与影响范围上做好“+”法。目前,越秀发布、越秀教育、南方+、广州+、N视频等多家新闻媒体已进驻少年宫“两号”。少先队“两号”则建立了从区到大队到中队共100多个公众号的宣传矩阵,实现了信息互通、宣传同步的矩阵效应。利用街面橱窗、各楼层宣传栏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定期展示美术、书法、陶艺主题作品。少年宫通过多方位的浸润式教育,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供稿:广州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二处·曹远鸿)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