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龚劲松:用脚步丈量小山村的脱贫之路|最美第一书记

  • 时间:2020-05-30 22:43
  • 资料来源: 南方杂志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在秤架村蜿蜒曲折的山路中,龚劲松来来回回走了无数遍。看着这一片天然的“绿色宝藏”,他总会盘算着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村民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年前,龚劲松来到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秤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军人出身的他,曾在基层历练多年,对农村工作可谓“熟门熟路”。上任以后,他下定决心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秤架村位于南岭山谷,是秤架瑶族乡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地理位置偏僻。“从最远的一个村走到这里,起码要四个小时。”龚劲松说,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只能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

  如何脱贫?龚劲松在大山里寻找答案。

 ▲ 秤架村位于南岭山谷深处,紧挨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周边山体常年雨雾缭绕。

  驻村以来,龚劲松带领村干部走访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研,他对村里的发展有了思路:一方面,加强党建促脱贫。另一方面,发展产业助脱贫。

  “以前村的党支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今天可能在这一家开会,明天在另一家开会。”龚劲松说,针对村里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的问题,扶贫工作队以党建为抓手,将村委旧办公楼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完善秤架村党支部宣传栏、多媒体会议室、农家书屋、资料室等党员群众活动场所。同时,驻村工作队不断开展学习教育,帮助村支部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把教育与村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秤架村党群服务中心。

  龚劲松在走访贫困户时了解到,秤架村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基因,他和队员们通过搜集和整理当地的历史资料,发现该村有着光辉的革命斗争史,同时挖掘整理了一大批优秀党员的故事。扶贫工作队决定建立了一个红色瑶乡馆,“树立好党员典型,讲好身边人身边事。”龚劲松说,榜样是最好的带动,示范是最好的引领,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带动党员干部争做示范先锋。

  张伟标是其中优秀的党员代表,他早年在外事业有成,回乡后担任大坑村村干部,资助了多名山区的贫困户和大学生。他的事迹慢慢传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服务队中来,如今,他创立的情系瑶乡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秤架村规模最大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提起做公益事业的初心,张伟标对记者说,他将尽自己所能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尽一份心。

▲ 疫情期间,情系瑶乡志愿者服务队坚守在防疫一线。

  “小孩上学问题解决了,收入也有保障了。”住上了新房子,莫春贱脸上露出了笑容。

  莫春贱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早年因伤丧失劳动能力,同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一家人的生计主要依靠她不稳定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得知这一情况,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看望莫春贱,为她介绍了秤架村肉鸡养殖示范基地的工作。

▲ 龚劲松到贫困户莫春贱家走访慰问。

  肉鸡养殖示范基地是秤架村引入的一个扶贫项目,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建设现代化养殖标准鸡舍,出租给有意愿养鸡的有劳力贫困户为公司代养殖,每年每户养殖户可获得3万多元的收入,并以此示范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业。此外,驻村工作队还连续4年共为有劳力贫困户发放鸡苗6080只,每年贫困户户均共增收约3600元。

  “危房改造补助4万元,学生助学金3千元,光伏发电分红2千多元。”莫春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夫妻俩通过在养鸡场打工和集体分红,一年收入4万多元,如今已顺利脱贫。

  2019年底,秤架村87户197名贫困户符合指标全部退出,全村整体已出列。

  “扶贫不是短期的,需要长远的规划,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龚劲松说,扶贫工作队充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三连阳大健康扶贫车间、灵芝种植、中草药种植、瑶家酒坊等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各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 驻村工作队与瑶家酒厂合作,共投入资金80万元,扩大酒厂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6.4万。

▲ 驻村工作队通过入股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公司,大力发展南药产业。

▲ 驻村工作队通过入股南岭瑶山瑶灵芝专业合作社,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经济。

▲ 秤架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我们下一步要发展大旅游、大健康产业,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建好民族旅游驿站、民族礼堂、亲水楼台,还有我们的民族文化广场......”谈起秤架村的未来,龚劲松心里的工作清单早已填得满满当当。

来源:南方杂志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