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创新发展 服管并重 努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州市越秀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践

  • 时间:2020-05-15 17:53
  • 资料来源: 本网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摘要】广州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城市。越秀区作为广州的老城区,是广州城市历史、城市形象的代表,也是城市民族工作的窗口。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越秀区立足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服管并重、长效落实等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为广州和全省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越秀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

  【关键词】城市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交往交流交融




  一、背景情况

  越秀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区划面积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8万,区内有少数民族人口3.3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万人、流动人口1.12万人)。越秀区民族工作有以下特点:(一)广州回满两族的世居地。越秀区光塔街面积仅1.07平方公里,辖内生活着以本地回族、满族为主少数民族常住人口2400余人,民族成份22个,光塔地区是全市少数民族户籍居民最集中、多民族经济、贸易、文化交往历史最悠久、遗产最丰厚的街道。(二)外来少数民族人员聚居地。越秀区登峰街辖内居住以回族、东乡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2500余人,民族成份34个,尤其是宝汉直街及周边沿线400米区域聚集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经营商铺84家,从业者700余人,是全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员高度聚集、民族成份最多、民族之间交往最为活跃的街道。(三)民族学校和团体办公地。区辖内有回民小学、满族小学2所小学,满族小学是全国仅有的2所满族子弟学校之一,回民小学是广东省唯一的一所回民子弟学校。区内有广州市满族历史研究会、广州市回族历史研究会、越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3个少数民族团体,全市仅有的4个清真寺和省、市伊斯兰教协会也都集中在区辖内。每周五“主麻”活动时,有近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和外国穆斯林群众到清真寺参加聚礼活动。可以说,越秀区是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高度聚集、民族历史文化最具特色、服务管理任务最重的城区。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服务管理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是越秀区应有的题中之义。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越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模式,坚持服务管理并重,有力推动城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新进步、新发展。2014年9月,光塔街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5年12月,区民宗局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民委联合授予“全国民委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和2016年,光塔街、登峰街先后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街道”。

  (一)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切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一是加强民族政策和法规培训教育。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内容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和培训范畴,利用越秀讲坛、党校专题培训班等平台,每年组织党政领导、民宗干部和社工人员进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系统培训300余人次。2018年4月,区民宗局还专门组织区属各部门和街道分管领导到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为期6天的民族工作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民族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两地”双适应教育培训。以民族特点突出、地域人数相对较为集中的青海化隆回族和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等为重点,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教育平台,适时邀请流出地政府派员来穗与区街进行工作交流座谈;区民宗局和民族工作重点街道每年组织对辖内少数民族进行有针对性的城市管理、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城市生活,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三是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品牌。以光塔街为典型,投入500万建立街道民族文化中心作为民族工作阵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协调市政府部门安排4500万资金打造光塔民族文化风情街,改善光塔地区环境,增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区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支持区民族艺术的发展,在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下先后组建了民族艺术团、民族合唱团、民族管乐团、民族曲艺团、少儿民族艺术团和民族时装队等6个民族艺术团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形成了“民族巡游”、“福泽越秀”慈善演出等多个文化品牌。四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以“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街道、进学校、进场所。每年组织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和各民族艺术团体举办少数民族体育花会,组织各民族艺术团体参加广府庙会系列展演和教师节、环卫工人节慰问演出活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集的街道和社区,搭建文化互动互融平台,定期举办“古尔邦节”联欢会、“相融一家亲”、社区文化节、民族团结足球友谊赛等活动,增进双方融合,每年服务群众30多万人次,推动“两个共同”主题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2018年2月,越秀区民族艺术团和民族时装队组成少数民族方队参加2018(第八届)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巡演活动。.jpg

▲ 2018年2月,越秀区民族艺术团和民族时装队组成少数民族方队参加2018(第八届)广府庙会民俗文化巡演活动。

登峰街少数民族群众参加越秀区民宗体育花会.jpg

▲ 登峰街少数民族群众参加越秀区民宗体育花会

  (二)创新涉民族的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优化社区服务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以幸福社区创建和社区微改造为契机,积极改善和优化重点街道家庭服务中心等社区硬件配套建设,通过办公场地置换调整,投入近1000万元,完善街道、社区民族服务体系。在光塔和登峰等民族工作重点街道构建“两站一中心”服务平台(即少数民族志愿者工作站、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和街道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少数民族优先服务窗口、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综合管理信息窗口,开辟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热线,建立少数民族社区服务网站,优化和提升对少数民族异地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硬件水平。二是提供精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以创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示范区”为抓手,建立健全本地化、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主要特征的来穗人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部门推出针对外来人口就业、教育、居住、卫计、维权、居住证积分管理等全方位的特色服务,增强来穗人员的归属感、幸福感。在重点街道创办社区融合学堂,提供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和各种技能教育等社区融入课程,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了解法律法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推行“家庭式”的公共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共享活动,让少数民族同胞免费享受公共文化体育资源服务,促进民族和谐共融。三是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局面。在登峰街设立宝汉地区管委办,构建以街道办事处牵头,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导,各职能部门和社区居委会为辅助的“一体化”管理新体制,实现“街所配合、职能部门联动”,开展综合性、常态化管理。广泛动员辖内机团单位以及商家、居民参与区域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扩大志愿者队伍,推动少数民族之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整合区域各类信息化资源,深入推进小区智能门禁围闭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设,借助人证比对、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手段,通过重点地区视频监控点位,全面覆盖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涉足的重点区域,数据信息实时接入网格化指挥中心和全区视频监控网络,为前置服务、有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7月,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场会在广州召开,这是少数民族志愿者担任引导工作.jpg

▲ 2018年7月,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场会在广州召开,这是少数民族志愿者担任引导工作

图为2018年7月,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场会在广州召开,外来少数民族代表、越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依力哈木· 吐尼牙孜向国家民委陈改户副主任汇报开展通用语言培训情况。.jpg

▲ 2018年7月,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场会在广州召开,外来少数民族代表、越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依力哈木· 吐尼牙孜向国家民委陈改户副主任汇报开展通用语言培训情况

  (三)推进平安越秀创建活动,全力维护民族领域的和谐稳定

  一是建立涉民族因素风险排查机制。在全区成立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工作领导小组,采取进店入户、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区涉民族问题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矛盾排查,动态分析,查找不稳定因素,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搞好梳理,列出单子,明确承办单位及责任人,限期解决,每年协调解决各类涉民族的矛盾纠纷30余起。二是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在区层面建立区民宗部门与各民族团体定期交流互访机制,通过定期交流互访,掌握动态信息,增进友谊。建立民族工作部门与街道工作联动和信息反馈制度,形成对接机制,最大限度争取业务对口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建立与新疆和田、喀什,青海化隆等少数民族人员主要流出地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形成人口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借力服务管理。同时,坚持把城市民族工作与街道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少数民族的数据库和少数民族来电、来访、咨询记录卡,夯实街道和社区民族工作基础。三是建立涉少数民族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机制。针对广州市4个清真寺都在越秀区,每周五主麻日和伊斯兰教“古尔邦节”、“开斋节”,大量少数民族群众聚集清真寺参加礼拜活动,给清真寺及周边区域治安维稳和城市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情况,强化宗教节日、大型宗教活动期间的安全防范管理,落实突发性民族宗教事件应急预案等安全维稳措施。全区全年重大节日出动公安、交警、城管、卫生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2300人次,为少数民族群众及国外穆斯林提供安保及服务保障工作,有力维护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开展慈善帮扶和公益活动,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正能量

  一是开展少数民族公益法律服务。由市区两级民宗、司法部门和光塔街、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6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搭建少数民族同胞法律服务平台,引入社会法律专业人才,建立少数民族律师公益工作队伍,设立少数民族办事专门服务窗口、开辟少数民族法律服务预约上门渠道,有针对性地为辖内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各类帮助。二是注重做好少数民族慰问和帮扶工作。由区领导带队,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前走访慰问两所民族小学,春节前走访慰问民族界代表人士,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春节、古尔邦节等重要节庆日,区民宗局和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都会组织向全区辖内少数民族特困家庭发放各种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并发动少数民族优秀企业家参与慈善捐助,为全区“三无老人”和特困族胞、学生捐款捐物,举行文艺演出。三是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参政议政和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将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推选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吸纳为市、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班子领导,提高少数民族同胞参政议政水平;在4个清真寺建立80多人的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发动志愿者加强与社区互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驻穗新疆籍维吾尔族商家和清真拉面店经营者代表开展春节慰问越秀区环卫工人活动,唱响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赞歌。

  三、经验启示

  通过近些年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们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立足区街实际,着眼民族工作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完善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民族事务治理格局。针对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越秀区将区民族宗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升格为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街道正职担任组员,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同时,健全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和区、街、社区、网格四级网络,区民宗局增加科室人员编制,并配备民族专干,协助调处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各街道明确由党工委书记为总负责,副书记分管,组织办安排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民宗工作;各社区也明确有专人负责。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作用,将少数民族人口摸查、更改民族成份申请、少数民族考生升学优待证明申请、10个少数民族死亡殉葬证明申请等4个涉民族宗教事务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健全完善了工作机制。

  (二)把握特点规律,坚持因地施策。针对光塔和登峰2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的不同特点,越秀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光塔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本地回族、满族居民,怀圣寺和各个民族团体都在光塔地区的情况,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将办公地设在光塔街,定期组织开展联谊交流活动;建立光塔地区多方联动工作机制,由街道定期邀请街辖内市伊斯兰教协会、市回族历史文化研究会、市满族历史文化研究会等民族宗教团体负责人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针对登峰街宝汉地区是外来少数民族和外国穆斯林聚集地的情况,在宝汉地区成立管委办负责统筹协调片区城市管理、治安维稳和涉民族宗教服务管理;建立民族工作室,聘请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担任民族专干,负责宣讲民族政策,调解民族纠纷;设立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分会,明确一名回族副会长负责片区联谊交流工作;开办融合学堂,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和外籍穆斯林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越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依力哈木· 吐尼牙孜在融合学堂为外来少数民族同胞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jpg

  ▲ 越秀区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依力哈木· 吐尼牙孜在融合学堂为外来少数民族同胞进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

  (三)坚持融和理念,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广州多民族混居、混学,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高度聚集老城区,多年来,越秀区始终坚持“融和”理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回民小学先后由几所小学合并,学校坚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努力培养“和而创新”教师,成就“和而不同”学生,促进师生多元素质协调发展。登峰街宝汉地区作为多民族和多种族交织程度最高的区域,街道秉持“包容发展、和谐共融”的理念,把促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和特色工作来抓,积极为外来少数民族人员创业、学习、居住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环境,搭建交往交流平台,做好公共服务,少数民族同胞和外国友人相处融洽,成为多民族、多种族共学共居共融共乐的典范。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