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注重统筹整合资金力量,把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与农村综合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出资金使用效益。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县累计创建美丽乡村400多个,其中示范村139个,特色村15个 ,生态村1个。吉田镇古县坪民族新村、小三江镇东西江村(壮族歌圩)、永和镇蒙洞村、禾洞镇政岐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太保镇黑山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
一、整合有限资源,在凝聚目标上下功夫。自治县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各项基础建设相对滞后,而各类资金的投入又相对有限,如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只能力量分散而达不到效果。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实际,围绕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共同目标,统筹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各方面资金资源,凝聚目标,整体推进。一是统一领导力量。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按各类资金用途规定及资金量进行整合,保证力量凝聚。二是统一建设目标。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当地传统优势种养业发展融为一体,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统一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加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壮瑶文化、生态景区等旅游产业的投入,推出壮瑶风情游、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线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二、整合部门职责,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每个特色村寨项目都成立由挂点县领导任组长的协调工作小组,县民族宗教局协调,有关县直部门及镇、村配合,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整合各方资金资源,做到地下、地面、地上“三地”分工合作、全面推进。首先,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雨污分流、村道、公厕、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地下项目工程建设,解决生活刚需问题,充当“雪中送炭”人;其次,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和健身器材等地面设施建设,提高软性生活水平,充当“添砖加瓦”人;最后,县民族宗教局负责民居民族特色外立面改造、美化、亮化等地上特色建设,充当“锦上添花”人。大家各炒一个菜,共办一桌席,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文章。目前。全县基本实现公路到村,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三、整合使用程序,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制定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使用细则,对资金项目前、中、后进行详细指导和管理。一是要求各镇在每年第一季度前上报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项目计划,县民族宗教局根据项目计划情况,开展调研摸底,建立项目库,起草方案报县委、县政府审批。二是各镇接到资金安排计划后会同有关村共同组织实施,凭资金安排通知书聘请有关单位或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提供规划平面图、设计图纸和效果图等报县民族宗教局审核确认。三是根据项目设计图纸和效果图出具工程预算和财审,到县经济发展促进局立项后,进行相关招投标手续。四是明确了签订合同、施工、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步骤,并强调前期工作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不得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列支。对项目竣工后的资金报账资料也进行了相应的明确,确保及时办理结算财审完成资金的拨付。五是县民族宗教局每年举办一期全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使用培训班,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验收等开展监管,并参与项目的竣工验收。
(供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 | 编辑:民族工作一处·朱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