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认真贯彻落实该县“十二·五”规划“打民族牌、走生态路”,以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强县,持续擦亮瑶族品牌”的工作思路,强化过山瑶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及发展等工作,为该县创建“世界过山瑶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深入人心。
一、注重抓好平台建设。新设立了过山瑶文化研究中心,具体统揽组织对过山瑶语言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等工作;完成了瑶族海外联谊会人员调整充实,强化了海内外瑶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设立了过山瑶语言文化研究学会,并与广东省民族政策研究院、中山大学联合设立了世界过山瑶语言文化教学科研基地,通过民间及基地专业人才强化对过山瑶语言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二、注重抓好研究创作。一是联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了第一本瑶族语言规范读音用书《中国广东乳源瑶族与瑶语》专籍。二是采用拼音形式编撰出版了乡土教材《瑶语》(上、下册),填补了过山瑶语言文字史上的空白,也是世界瑶族语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三是组织编辑出版了《穿在身上的史书:瑶绣解读与应用》,是第一部采用图文并茂、剖析瑶绣历史文化含义的专籍,较好地揭开了蕴藏在瑶族刺绣图案中的远古历史和文化内涵,摸索了一条发展瑶绣文化新路子,为瑶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添了一抹新绿,让瑶族文化在中华大地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中绽放出新的异彩和芬芳。
三、注重抓好文化交流。一是举办了第一期县内32名学员参加的拼音瑶语瑶文培训班,为乳源培养了一批有志于研究传承保护并发展过山瑶文化的专业人才。二是组织开展由广东、广西、湖南等3省(区)37名学员参加的瑶语瑶文培训班,促进了三省(区)广大瑶族干部、教师、学生传统瑶文拼说读写与交流。三是组织了由泰国、老挝等82名学员参加的海内外瑶族刺绣、瑶语瑶文培训暨夏令营“广东寻根之旅” 广东营活动,使传承保护发展过山瑶语言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此外,还先后促进了与法国瑶胞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县庆50周年期间,专门邀请了美国、越南等海内外瑶族聚居一堂参与举行拜盘王祭祀等系列活动,共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方向,为今后拓宽瑶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新的篇章。
四、注重抓好精品项目。在组织推进“世界过山瑶博物馆”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盘王纪念馆等场景规划布局进行精心设计,按照传统习俗文化元素高标准设计及建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阁楼、外墙、12墩圆柱、正大门、盘王座台、五龙旌旗、香炉、供台、火盆、图腾、幡旗、幡鼓、拜盘王神龛等建筑或安置品。
五、注重抓好节庆文化。充分利用组织瑶族“十月朝”暨县庆五十周年活动契机,认真打造民族节庆文化品牌,提升了乳源“世界过山瑶之乡”声誉。精心组织拜盘王祭祀仪式活动、积极筹办瑶族长桌宴活动等。2013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十月朝”节庆文化活动被评为广东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瑶族文化活动品牌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
六、注重抓好普及推广。先后在民族实验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利用课余组织开展瑶语、瑶绣、瑶歌及传统民族体育等特色教育,坚持开展瑶汉双语教学进课堂,开设《瑶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瑶族刺绣》等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走出了一条“因瑶而特、因瑶而兴”的民族特色教育发展道路。民族职业学校学生创作的《瑶绣作品》、《瑶族舞蹈-满载而归》、《原生态瑶族歌曲-盘王歌》入选代表广东省参加文化部、国家民委、教育部在天津举办的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活动,荣获金奖2个,银奖1个。
(供稿: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局;编辑:办公室·陈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