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要闻 > 政务动态

惠东县积极帮助当地畲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 时间:2007-10-15 13:49
  • 资料来源: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惠东县有世居少数民族(畲族)87户,人口595人,主要分布在大岭镇碧山大湖洋村、增光镇田心南一村、南二村、角峰村及多祝镇永和陈湖村。近几年来,该县积极开展领导干部与畲族群众“结亲戚、心连心”活动,扶持少数民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2002年底,全县87户畲族群众当中,8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为解决该县散居畲族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惠东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成立了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困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党群副书记、分管民族工作的副县长和县委统战部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等12个县直单位一把手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一是开展“结亲戚、心连心”活动。去年,该县党委、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和正局级单位第一把手87人与87户畲族群众结亲戚,每人扶一户,一定三年。近两年来,87名党政领导干部累计捐助扶持生产发展资金达24万多元,帮助畲族群众发展了一些造血型经济项目。二是努力帮助畲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2002年春季受旱情影响,该县畲族群众急需抽水机等生产资料,该县党政领导干部,立即筹集资金购买一批抽水机、水管等,帮助畲族群众抗旱保春耕。此后,该县政府又拨出专款1万元购买大米110担,送到畲族村的每家每户,解决减产后的生活困难问题。1996年开始,该县政府在每年春节前,都拨出2万元专款慰问少数民族群众,8年来,已拨专款达16万元。三是争取惠州市政府支持,拨款12万元,帮助大岭镇大湖洋26户畲族群众发展种果,现已种下3000多棵荔枝、龙眼等果树,平均每户种果3亩。

        三、努力改善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该县党委、政府领导积极争取惠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160多万元,帮助该县少数民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02年春建成了大岭镇大湖洋畲族新村,让居住在高山上的畲族同胞迁入新居,并办妥了该村所需的1600亩山地和200亩耕地的土地转移手续,同时还为大湖洋畲族村建成了小自来水厂,为9户畲族群众维修了旧房20间,为大湖洋畲族村架设了4.5公里高压线路。另外,还为增光镇角峰村架设了3公里高压线路,为洞肚畲族村架设了2公里高压线路。今年以来,该县又着手筹备建设多祝镇陈湖畲族新村,以解决陈湖垄9户48名畲族群众的住房难、耕作难、生产生活难等实际问题。目前,部分资金已到位,建设新村用地已落实,各项筹建工作正在落实当中。

        四、想方设法,扶持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帮助解决大湖洋畲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去年投入17万元在碧山小学扩建教室4间,维修宿舍7间,改善碧山小学的办学条件,让27名大湖洋畲族学生到碧山小学就读。二是从2002年开始,该县争取省、市支持,为全县150多名畲族学生减免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三是想方设法,解决少数民族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1997年以来,该县统战部、民宗局争取私营企业家支持,共捐助10万元为54名特困畲族学生解决了书杂费问题。

(惠州市民族宗教局)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