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下午,广东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平市“花炮”队培训班在该市世界谭氏中学举办。培训班经江门市民族宗教局、体育局联系邀请了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局长李福润(花炮教练)及当地的花炮助教作现场培训教学。江门市、开平市两级的民族宗教局、体育局相关领导参加了培训班,这是该参赛项目的首次培训。
在培训班上,李福润局长详细介绍了“花炮”项目的民族特色、比赛规则、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并与花炮教练现场示范该项目的一些基本技能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开平市18名少数民族运动员在连续两天的培训中学习花炮竞赛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为积极参加广东省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平市民族宗教局在前期进行了大量调查摸底工作,在公安、教育等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的少数民族人员进行了全面摸底,最后协同体育局在全市的教育系统中挑选了18名符合参赛条件的少数民族人员参加培训。现运动员身份核查、体检、办理保险等工作已基本完成。首次培训后,将由体育局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教学工作。
据悉,“花炮”指的是“抢花炮”,是一项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由于强烈的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少数民族同胞喜爱。
从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抢花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规定时间内,以将花炮攻入对方花篮的次数多少来判定胜负;比赛以队为单位,每队上场队员为10名;赛场长60米,宽50米,两端设炮台区,各放一花篮。现代体育竞赛将花炮由原来的5厘米铁环改为15厘米的橡皮扁椭圆形,类似田径赛的铁饼。因而,抢花炮这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逐步接轨,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式的“橄榄球”。
(供稿:江门市民族宗教局,编辑:办公室 陈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