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几年来,翁源县民族宗教工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该县少数民族办实事好事,受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好评。《韶关日报》3月29日刊登了《爱心托起瑶胞新希望》一文。
引资办学 发展经济
爱心托起瑶胞新希望
来源:《韶关日报》2007年3月29日第12版
黄伟琼 黄静练
近年来,翁源县民宗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为瑶胞办好事实事,促进了该县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用责任和爱心托起瑶胞的新希望。
引资办学不遗余力
该县少数民族主要以瑶族为主,散居在全县除周陂镇以外的6镇1场,共19个村小组,1个村委会,人口18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9%。当地瑶族属“过山瑶”,历来散居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边远山区,教育、卫生条件差,经济发展缓慢,多数瑶胞文化素质偏低,生活贫困。由于瑶胞住地偏僻,造成孩子上学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2003年,该县统战部和县民宗局争取到广州创美时化妆品有限公司50万元资金,兴建了松塘蓝坑瑶族小学。翁城镇了坑村的瑶胞居住在偏远山区,孩子上学要翻越10多公里陡峭的山路,统战部和民宗局的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从香港引进捐资14万元,于2005年建起了翁城了坑瑶族小学,并拓宽平整了狭窄陡峭的山路,解决了当地瑶族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据统计,该县统战部和民宗部门近几年来共引进社会各界援助资金近100万元,援建了6所瑶族小学,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高中录取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分数上给予倾斜,对瑶胞困难家庭子女学生给予“二免一补”学杂费等优惠,使瑶胞子女学生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为解决瑶族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失学的问题,县民宗局积极联络宗教界热心人土,资助贫困瑶族优秀在校中小学生重返校园。如该县佛教协会会长、东华寺负责人释万行在东华寺建设正急需大量资金的情况下,慷慨解囊献爱心,2003年以来,连续4年共承担17名学生13600元的上学费用,圆了这些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扶持瑶胞发展经济
该县散居瑶胞传统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培植香菇、木耳,采草药等维持生活。为加快少数民族的脱贫步伐,缩小瑶族与汉族之间的生活差距,该县职能部门积极引导瑶胞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在资金和技术上扶持少数民族发展商品经济,2003年冬,县委统战部和县民宗局争取到上级资金,在贵联泉洞村和大水坑村扶持瑶胞种植沙糖桔、桃等水果110亩,目前,果苗长势良好,已开始挂果。由于试点的辐射带动,全县瑶族村纷纷行动起来,大力发展种植业。近几年来,全县散居瑶胞共种植反季节蔬菜178亩,柑桔150亩,五星优质枇杷12亩,为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少数民族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供稿:韶关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