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门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33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采取多项措施,努力做好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动江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推动、联动加带动,全市城市民族工作日趋规范化
一是检查推动。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办发〔2008〕33号)文件精神,2013年9月,由市政府办牵头,联合市民族宗教局、市人大华侨外事工委、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市监察局等单位及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区(市)及市直有关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有力推动了民族政策法规的落实。
二是机制联动。(1)健全城市民族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市、区(县级市)、镇(街)、村(社区)四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区(县级市)党委常委会及时研究部署民族工作方面的重大问题,市、区(县级市)政府分别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小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职责,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发展。(2)完善调研和联络机制。各级民族工作部门通过定期走访外来少数民族务工经商的场所,召开少数民族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骨干人员的联系沟通,了解少数民族人员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3)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市民族部门与公安、卫生、工商、城监、信访等部门建立了民族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及时、快速、妥善处理有关民族问题。(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和谐氛围。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增强干部群众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开辟宣传“绿道”,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小册子、报纸、电视、LED广告屏等途径,及时宣传民族政策法规。
三是平台带动。江门市从2010年开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和发放民族政策资料、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各种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关怀辖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等方式,把创建活动与社区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当地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把民族工作有效融入社区建设,通过创建工作搭建服务平台,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鹤山市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创建工作有声有色,成为全省企业民族工作的先进典范。
二、推行七项举措,主动做好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关心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江门市各级部门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着力帮助他们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是帮助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江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提供“三个公平”服务:公平的就业服务、公平的劳动权利、公平的就业环境。加强对企业执行民族政策法规及《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情况的执法检查,确保企业做到“三个平等”:招工条件平等、用工待遇平等、发展机会平等。
三是协助少数民族群众自主创业。江门市一直积极探索建立少数民族服务体系,通过确保“一个优惠”(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享受优惠)和“三个不歧视”(吃住行不歧视、媒体宣传不歧视、行政执法不歧视),使外来少数民族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全市由阿昌族、壮族、回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开办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146间,各族群众在当地各部门的热情服务下,都能合法经营,安居乐业。
四是帮助解决外来少数民族子女入学问题。江门市教育局制定和实施《关于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若干意见》,妥善解决外来人口(包括散居少数民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3年开始,对散居江门市的外来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免收书杂费、课本费。普通高中招生对符合广东省少数民族招生录取照顾政策的,实行降10分录取。2013年,全市有69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降分录取。
五是积极探索新疆班和西藏班办班经验。江门市的主要做法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确保“四到位”;学校工作体现新疆班、西藏班优先,坚持“爱、细、严”管理原则;不断探索民族班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至2013年,江门市培英高中已承接9届新疆班学生共700多人,江门幼师已承接4届内地西藏中职班共261人。
六是平等对待和使用各族干部。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中,江门市严格审查招考条件,禁止设置民族条件限制,对待各族考生一视同仁。此外,认真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在选拔工作中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积极为少数民族干部提拔使用创造条件。
七是倡导城管人性化执法。江门市在市本级和各市(区)均建立了民族工作执法队伍,制定了处理违反民族政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法人员加大现场宣传、教育、规劝力度,特别是摸准关键人物,单独沟通,发挥其作用,进而达到管理目的,化解矛盾冲突,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通过划定临时摊位、减免收费、灵活执法等手段达到双赢效果。
(供稿:江门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二处·熊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