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至28日,国家民委、教育部联合在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召开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仕民同志,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郭向远同志、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雷于蓝同志、副秘书长罗欧同志,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宗)委(厅、局),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韶关市、清远市、乳源县有关负责同志近170人参加会议。
会议分别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阿布都同志、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主持。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仕民,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郭向远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副省长雷于蓝代表省政府在会上致辞。
雷于蓝副省长介绍了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近年来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基础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其中特别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从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着力帮助民族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寄宿制教育,搞好初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2002年至2005年,共拨出专款2.7亿元,帮助3个自治县新建、扩建学校,改造学校生活设施;帮助3个自治县100%解决历年教育欠债共6170万元。近年来3个自治县分别新建了一所占地200多亩、规模3000多人的独立高级中学。去年,率先在包括3个自治县在内的16个扶贫开发县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广东3个自治县近90%的学生可享受免除杂费义务教育,近50%的学生可享受“两免一补”;3个自治县和7个民族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巩固率和小学生升学率均超全省平均水平。3个自治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均开设了计算机课,计算机开课学生覆盖率超过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平均水平。
郭向远助理就如何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吴仕民副主任在总结讲话中对广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实现了“三无”,即无危房、无入学难、无历史欠债;二是实现了“六有”,即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有发展快、质量高的高中教育,有基础设施、教育设施良好的学校,有布局、结构相对均衡的教育,有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以及有领导重视等良好的发展软硬环境。他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学习、大力推广广东加快民族教育工作发展的经验,尤其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地位优先、政策优惠、措施优化、机制优选、教师优待、服务优质”的“六优”做法以及重视民族教育的意识、对少数民族的真情实感、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与会代表还听取了广东省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贵州等6个省区的经验介绍,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总结,并实地考察了乳源、连南和连山3个自治县的部分中小学。
代表们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在去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刚刚召开的教育会议后召开的,会议时机选得好;会议内容是民族和教育两项重要工作的结合,题材定得准;广东乳源的教育工作成绩显著,选择在乳源召开,地点选得对;是在“适合的时刻、恰当的地点召开的重要会议”。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和现场考察,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全国其他省区市的民族教育工作情况;通过大会交流,积累了各地的经验。会后必定结合本地实际,增强发展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识,扎扎实实地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发展。
(供稿:民族工作处 陈世杰 黄春霞;编辑: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