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民族政策法规

韶关推行“1679”工作法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 时间:2021-06-24 17:27
  • 资料来源: 韶关市民族宗教局
  • 打印
  • 【字号:小
  • 大】
  • 分享到

  2020年广东省民族宗教委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教学活动的通知》以来,韶关市委统战部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问、分管领导具体抓,通过深入调研,明确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开展试点,以“1679”工作法为抓手,不断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教学活动落地见效。

  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市、县两级统战部指导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落实省市有关精神,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学科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部署推进会,组织全校师生召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印发《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职责和内容,精心制定“时间表”,全力绘就“路线图”,扎实推进示范教学活动。

  搭建六个工作平台。为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浓厚氛围,积极搭建国旗下讲话、广播、广场显示屏、黑板报、宣传栏、粤疆手拉手书信活动等6个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的宣传;与新疆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开展“粤疆手拉手书信活动”,促进了瑶、汉、维吾尔等民族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推动形成了老师教、学生讲、校园展播、校外联动的大宣教格局,潜移默化地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青少年心灵。

  做好七个深度融合。每学年在各年级思政、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中安排一定课时,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为内容的课程,充分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科课程7个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教育深度融入各学科课程,不断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课程中融入民族民间文学、历史课程融入中华民族融合历史、音乐课程融入少数民族民歌基本知识与欣赏等等。开展试点以来,各学科都已完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案编写工作,在校学生受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九个特色活动。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生动教育情境,积极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教育班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观看宣传视频、收听校园广播、黑板报比赛、知识竞赛、课间长鼓操等9个特色活动,覆盖学生1500余人,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不断巩固校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教学活动的良好局面。

  接下来,韶关市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全市10个县(市、区)中小学广泛开展示范教学活动,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全覆盖,不断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韶关模式。

  (供稿:韶关市民族宗教局;编辑:民族工作二处·陈小春)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