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以乡村振兴车间建设为依托,健全“连”“融”“共”跨区域文化产业协作机制,探索狮舞文化产业跨区域协作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动文化产业振兴赋能连山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莲塘狮舞文化产业基地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被列为文化产业助力民族地区全方位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一、“连”:构建“湾区+民族地区”双区连接模式,推动狮舞文化全产业链发展。连山积极招商引资和扶持文化产业建设。以太保镇莲塘村为基地,“三地活化”盘活建成面积2147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采取“乡村振兴车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盘活乡村资源,成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竹之星民间工艺合作社、清远玖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引入广州永庆坊醒狮(赵家狮)手扎制作生产,整合连山当地营商环境、原材料供给和充足的劳动力市场,促进连山与广州跨区域分工协作和资源互补,在狮舞器具生产的同时实现了当地火狮文化和醒狮文化的再生产,形成“湾区+民族地区”跨区域产业协作新模式,保障了狮舞文化全产业链条的建设和发展,带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推动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太保镇莲塘村入选广东省乡村振兴第一批示范村创建名单。
二、“融”:“村-镇-县”三级联动,推动狮舞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连山太保镇狮舞文化产业运用“村集体+基地+社会资本+合作社”的主体经营模式,将生产基地由莲塘村扩展到太保镇再到县城,初步形成了“村-镇-县”三级联动的产业体系,还投入财政资金520万元到狮舞产业,建立1个总基地,8个分基地,1个传习所。企业不断引入大湾区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创新技艺,加强基地和车间建设、狮舞文化综合体设计、文创产品创新、研学基地开发等方面的文化创意,通过更新狮舞器械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彩扎技艺人在车间授课,免费对村民进行岗位培训,不断提升当地村民产业技术能力,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完善狮舞产业运营团队建设,借鉴大湾区创新经营理念,加强其与政府、企业、市场部门、技术研发团队、电商平台等多方协作,完善“村-镇-县”三级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融入连山“农文旅体”综合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狮舞文化产业,当前,该产业已成为连山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三、“共”:以“电商平台+流量经济”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粤港澳大湾区狮舞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国际市场,带动太保狮舞走向世界,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共销售5000套狮舞器具,带动企业销售收入增加1100万元。目前狮舞文化产业已由原来海外市场销售转向国内外市场双循环建设,积极扩展国内市场,借助连山三届龙狮文化活动暨高桩狮王争霸赛,实现文化宣传并达成国内客户3060余万元的订单。为了进一步扩大太保狮舞的文化影响力,企业以提成100元/套的方式联合“国粹舞狮罗老师”等网红博主为其狮舞文化进行宣传,提高了太保狮舞的知名度和文化品牌建设。2024年以来太保狮舞共计销量达12000余套,销售金额达2640万元,建立电商销售平台,吸纳当地就业约200人,带动当地群众年收入增加3500余元,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助力民族地区与全省一道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供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编辑:民族工作一处·王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