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725107227/2022-00624 分类: 民族、宗教
发布机构: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07-28
名称: 广州市“五个注重”切实加强民间信仰场所规范化管理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7-2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州市“五个注重”切实加强民间信仰场所规范化管理

发布日期:2022-07-28  浏览次数:-

  近年来,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间信仰工作部署要求,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助力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一、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研究制定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民间信仰工作政策文件,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开展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调研,研究制定印发广州市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实施意见,为全市民间信仰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引。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统战部门政策指导、宗教部门行政监管、其它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实施市级检查指导、区级监督管理、镇街具体管理、村居协助管理、场所自我管理的管理体制,形成市、区、镇街、村居四级民间信仰工作网络,并将民间信仰有关事务纳入社区网格管理。三是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民间信仰事务的统筹协调,统战、民宗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宣传、侨务、外事、台湾事务、公安、民政、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文广旅游(文物)、卫健、应急、市场监督、城管、消防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市级部门开展检查指导,区级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镇街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形成了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摸清底数情况,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全面普查建档。按照“有固定构筑物、有供奉神祇、有信众进行活动、有专兼职人员管理”标准开展民间信仰场所普查,将全市530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信息全部录入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系统。二是开展登记编号。按照“场所申请、村居初审”“镇街核实、录入系统”“区民宗局审核、编号、汇总上报”的思路,将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广泛、代表性强、管理较为规范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进行登记编号。目前,全市已登记编号21处,其中海珠、南沙、从化区已经全部完成登记编号。三是实行分类管理。对于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场所实行登记编号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和各项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纳入区民宗部门日常监管;对于其它未纳入登记编号的场所实行登记建档管理,按照地方民风民俗对待,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由镇街和村居实施有效监管。

  三、注重加强安全防控,压实各级责任。一是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各民间信仰场所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实行扫码登记、测温入场,特殊时期实行“双暂停”措施(暂停对外开放,暂停举办集体性活动)。镇街和村居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日常巡查,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二是全覆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市、区统战、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定期联合开展民间信仰场所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检查行动,形成“市、区统战部门指导,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社区居委会具体负责、经济联社落实日常管理”的工作格局,严防安全漏洞。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市、区民宗部门落实民间信仰场所疫情防控责任制,加强巡查督导,突出疫情防控、场所用火、用电、消防设备设施和老旧建筑等重点,发现问题及时督导处理。

  四、注重挖掘文化价值,发挥民间信仰积极作用。一是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因地制宜,把民俗文化、岭南文化融入民间信仰活动中,形成“乞巧文化节”“龙舟赛”“生菜会”等一系列以非遗项目为引领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传递弘扬正能量。结合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活动,提升环境景观、传承历史人文、讲好广州故事。二是打造普法爱国教育基地。将民间信仰中崇德、慈悲、宽容等积极因素转化为向上、向善的道德伦理力量,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四进”,通过升国旗,设置宪法和法律法规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打造新的普法爱国教育基地。三是搭建服务公共事业平台。发扬民间信仰行善积德、扶贫济困的优秀传统美德,鼓励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延伸公共服务功能,如赞助奖学助学、养老敬老、体育慈善、精神文明建设等,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五、注重开展探索试点,推动管理升级。一是探索“五建设一管理”模式。花都区积极探索加强档案建设、推进组织建设、抓好制度建设、狠抓安全建设、重视文化建设和严格审批管理等“五建设一管理”模式,并在全省、全市大力宣传和推广,受到国家宗教局肯定。二是着力突破“四难”问题。海珠区在破解管理组织偏弱化、文明敬香难落实、管理维护缺经费、文化传承有断层等“四难”问题上精准施策,特别是采用环保宫灯代替燃香,有力推进民间信仰场所生态文明建设。三是创新“五抓”工作机制。南沙区抓组织领导、抓正向引导、抓问题整改、抓源头治理,形成工作机制,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探索、实践和总结推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有效推动我市民间信仰管理升级,有力提升民间信仰场所规范化管理水平。

  (供稿: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辑:周冬华)